為什麼要寫這個題目呢?因為「生病看中醫」這五個字可以救很多人。
看著很多只相信西醫的朋友,一輩子抱著自以為是的科學,憑著一股傻勁往終點衝而不自知,真的很可悲!首先我要聲明,這裡並不是要大家放棄西醫,西醫有它厲害以及值得尊重的地方,但是中醫也傳承累積了許多古聖先賢的智慧。
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生病的時候,多聽聽一些意見,看看西醫和中醫各是怎麼認知以及治療你的疾病,然後再挑選自己覺得合理的治療方式進行。也許某些疾病西醫治療比較好,某些問題中醫很輕易就能解決,某些狀況下可以採取中西醫整合的治療。最重要的是不要等到疾病已經很嚴重,西醫放棄的時候才來找中醫,想把死馬當活馬醫,對什麼醫都是很困難的。
中醫可以治療的疾病,無遠弗屆。可以從古代中醫分科窺見一斑。幾千年來中醫都持續不斷地解決各種疾病,累積了豐富的學術資產。但是古代資訊傳播不發達,無法將醫學知識普及化,一般老百性欠缺醫學常識,所以死亡率仍高。相較之下,現在是一個整理發揚中醫,邁向未來的好時機。
在台灣,一般人接受中醫資訊的來源,除了薑母鴨、羊肉爐,就是在菜市場裡常見的中藥房,或是國術館、推拿師。
有些人很聰明,生病了會去網路上查資料,比方說在孤狗大神裡打上「糖尿病 中醫」,另外還有些人可能看了「大長今」、「刁蠻俏御醫」、「神醫喜來樂」等等電視劇,還有武俠小說裡對任、督二脈的描述(看到這裡,想打通任、督二脈的請舉手XD)。
從這些地方得到的中醫概念就像瞎子摸象。畢竟大家從小學開始接受的健康教育就是從西醫的思維出發,欠缺對中醫的完整理解,以至於很多人看中醫還停留在跌打損傷、推拿、或是病急亂投醫,等到西醫宣布不治才跑來看中醫。
如果真的要說課本裡的中醫教育,歷史課本倒是稍微提到了張機、扁鵲、華佗,國文課本以前曾有一篇聊齋誌異中的口技,內容是敘述江湖術士用口技來誆騙鄉民,讓大家誤以為神仙降臨為患者開藥方,「宜得參」、「宜得耆」、「宜得朮」,提到了幾種中藥的名稱。
台灣的中醫師有哪些來源呢?以前有許多家業傳承、或學徒制、或自學有成的大醫家,國家為了讓這些人可以合法取得證照而辦了特考,很多有名的老中醫都是特考及格的,包括中醫系的創系大老們,現在已經沒有當初的傳承環境,越來越多人靠上補習班「補習」中醫特考。中醫系、學士後中醫系也已經創立許久,想從事中醫工作的人可以從正常管道修業、參加中醫師高等考試,因此從民國一百年開始廢除中醫師特考。
學士後中醫系,需要大學畢業取得學士資格,男生需役畢才能報考。現在設學士後中醫系的有中國醫藥大學和義守大學。修習包含中醫科目和整合過的西醫科目。
中醫系,中國醫藥大學和長庚大學設有中醫系,從大學聯招招生。中醫系分單主修、雙主修,單主修中醫也同樣修習了整合過的西醫科目,雙主修則跟醫學系一起上課,另外再多修中醫科目。
我從中醫系雙主修畢業,我學了什麼呢?
中醫系雙主修的西醫課程是跟醫學系一起上的,同時段、同教室,也同樣經過西醫見習、實習。楊志良先生說想到給中醫系畢業的醫師開刀就覺得很恐怖,其實中醫系雙主修訓練了很多優秀的西醫各科名醫,只是他們最後選擇走西醫。這是社會對楊志良先生的教育失敗,但可恥的是他做了衛生署長居然還不了解。
(待續)
本文所用圖片如有版權問題敬請告知,將盡快移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