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要談談中醫西醫有什麼不同。
中醫是從巨觀的角度去看人體平衡,西醫是從微觀的角度去研究機轉。
比方說感冒了,中醫會看看邪氣中哪條經絡,太陽病(膀胱)、少陽病(膽)、陽明病(胃)、太陰病(脾)、少陰病(腎)、厥陰病(肝),這些是漢代傷寒論裡的六經辨證。在體表(太陽)就用解表發汗的方式治療,一方面保護了心肺,一方面把大量病原從體表排出。少陽病就是用藥去作戰,用和解再排出的方式解決問題,陽明病因為在腸胃道,可以用瀉下的方式排除病原。
如果病原沒有排乾淨,留在身體裡,久了會造成臟腑受損,進而衍生出很多後續問題,這是很多疾病的成因。
西醫要分細菌或病毒感染,感染機轉如何,又要如何讓細胞不被感染。也許用殺細菌、病毒的藥,也許用保護正常細胞不受感染的藥。
西醫對一般感冒的正常治法應該是叫病人多喝水、多休息,等身體的免疫力起來去攻擊細菌病毒自然就會好,國外大多是這樣治療。
不正常的治法就是直接用經驗型抗生素,或再加上消炎藥(讓被感染的地方不要發炎紅腫、不要發燒)、氣管擴張劑、化痰劑、鼻黏膜充血(鼻塞)解除劑、抗組織胺(止鼻水)去緩解症狀。
西醫對一般感冒的正常治法應該是叫病人多喝水、多休息,等身體的免疫力起來去攻擊細菌病毒自然就會好,國外大多是這樣治療。
不正常的治法就是直接用經驗型抗生素,或再加上消炎藥(讓被感染的地方不要發炎紅腫、不要發燒)、氣管擴張劑、化痰劑、鼻黏膜充血(鼻塞)解除劑、抗組織胺(止鼻水)去緩解症狀。
當西醫碰上SARS,病毒感染並沒有直接造成肺臟受損。肺臟細胞是因為被自己的免疫力攻打而纖維化、失去彈性。於是西醫用類固醇來降低免疫和發炎反應來保護肺,用抗生素來殺病毒,這種方式很容易產生抗藥性,如果不是正好有可以抗這種病毒的抗生素,就必須重新花數年時間研發。
很聰明的西醫又花數年時間開發疫苗,一個病一種疫苗。像流感疫苗,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不一樣,所以每年都會重新評估今年較可能流行哪些病毒株,挑選出來做成疫苗。有時候猜錯了,結果讓大家打了流感疫苗卻還是得了流感。
很聰明的西醫又花數年時間開發疫苗,一個病一種疫苗。像流感疫苗,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不一樣,所以每年都會重新評估今年較可能流行哪些病毒株,挑選出來做成疫苗。有時候猜錯了,結果讓大家打了流感疫苗卻還是得了流感。
中藥的石膏,清熱力量很強,可以很快地降低發炎反應,避免臟腑因為發炎而損壞,常用在發高燒、煩躁無汗的時後。但我們不會只開單一藥物,還會搭配讓心跳上升,增加循環、溫度來保護心、肺的藥,再順勢把毛孔打開,用心肺的熱力把病毒、細菌排出體外。所以中藥組成方劑可以更全面的達到我們的目的。用這種物理性的治療方法,不需要去在意到底是細菌還是病毒造成感染。
中醫是物理醫學,藉著調整身體裡局部的溫度、水份,達到改變體內環境來治療疾病的效果。
比方說,因為寒、濕太盛,體內氣血循環不良造成廢物堆積。中藥可以增加體內溫度,排除濕氣,在體內塑造一個陽光普照的溫暖、乾燥的環境,這樣氣血循環就會變好,該消的東西就會消,檢驗數據報告也會慢慢恢復正常。
由於中醫是從巨觀的角度來看,所以只要從人體外部表徵就可以知道內部臟腑的問題。這些問題當然不是西醫所命名的疾病,而是你的臟腑有沒有受損,經絡的氣血循行正不正常。治療只要把臟腑、經絡、氣血的問題解除,疾病也就解除了。
你跟中醫師說,我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癌症等等,這些只能當作診斷上的參考,而不是中醫診斷的結果。
糖尿病的患者大多肝、脾受損,後續還會影響到腎。中醫的思維是去保護你的肝、腎,修復受損的臟腑功能,而不是去降血糖。
血糖跟血壓高在中醫看來並不是一個「疾病」,而是疾病所伴隨的其中一種「證」。中醫辨證論治講究的是「證」,哪條經絡有問題、有什麼樣的問題,這些問題對應之下會出現怎樣的證,這些在古代的書裡都已經交代得很清楚。
血壓、血糖數值是用現代儀器測量出的「新證」,古書上根本不會說這樣的新證要怎樣治療,這些新證對應了哪些「古證」還要經過現代中醫師的歸納整理,參考價值比較低。
相較之下,西醫偏重治療所見疾病,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。一條經絡有問題,症狀牽延全身,可能讓你跑了心臟科、腸胃科、骨科、復健科,甚至到外科切一刀。如果你口才不好,又很執著地把全身症狀講得很詳細,可能會被各科踢皮球,最後被轉到身心科治療。因為他們覺得你一定是精神有問題。
有一個七十幾歲的病人說他覺得背後會噴涼涼的的東西(一直把衣服掀開叫我看是不是有流血),走路覺得晃來晃去(我看他走得很好)。西醫幫他開了憂鬱症的藥。我看他舌頭紫瘀很嚴重,中風又常常中的是太陽膀胱經(從眼睛內側往頭上、往後,從頸後向下通過背部、腰部再往下走大腿小腿後方的經絡),所以我診斷他應該發生過小中風,開給他活血化瘀藥加上走太陽膀胱經的桂枝湯,一周後回診,背部涼涼的感覺已經沒有了,覺得走路晃來晃去也改善許多,現在主訴是拿重物的時後走路還是晃來晃去。我笑了!讓他把一樣的方子再吃一周吧!
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