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一定想過:「人為什麼會生病?」,在看病的時候一定想知道自己為什麼生病?生了什麼病?
西醫很精確地定義出許多病名,眼睛乾就是乾眼症、吃不下東西叫做厭食症、過度害怕自己生病叫做慮病症、血壓高叫高血壓、腸胃發炎叫腸胃炎.......有些用症狀命名、有些用人名來命名、有些用特色命名、也有些叫做XX症候群,像是睡眠呼吸停止症後群等等,每種疾病都經過討論定義。這樣有優點也有缺點,優點是大家容易達成共識,醫師與醫師好溝通,醫師與病人也好溝通。缺點是把問題變得繁雜,病名一堆,而且定義會修正,昨天對的不代表明天也會成立。因此需要細膩的分科研究,因為病名太多,病狀更多,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,一個人往往沒有辦法把所有疾病都精熟。
相較下中醫則是從核心去看問題,用藥物調整體質、修正問題,外在的病況自然就會解除。
相較下中醫則是從核心去看問題,用藥物調整體質、修正問題,外在的病況自然就會解除。
很多疾病被西醫定義為發生原因不明,治療也只能從現有藥物中去嘗試、歸納較好療效的方式,沒有一以貫之的治療法則。
中醫在這方面就很厲害了,什麼病都找得到原因。
雖然看起來很嘴砲,但在臨床上還是可以為正確的治療提供方向。因為有病因就找得出臟腑、經絡,有臟腑、經絡就有許多相對應的藥物可供選擇。
從中醫的觀點,七情和臟腑經絡會相互影響。比方說一個人可能因為晚睡,肝氣不順(鬱)就容易怒,越怒,肝氣又越不順,就這樣掉進一個惡性循環。如果知道會這樣相互影響,從心情上調適過來,從中截斷,再修正作息,肝氣就會順,肝經也不容易發生病變。
也有些中醫利用這種七情對應五臟還有五行生剋的方式來治病,像國文課本裡的一篇范進中舉,敘述范進考試多年後終於考上了,因為心喜而發狂,心主火,水能剋火,腎主水,又腎主恐,所以要讓他「恐」才能治病。最後找來老丈人給他一巴掌,這病就不藥而癒了。
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也有類似的醫案。以下節錄自正見網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朱丹溪出診回來,一路上和侄兒談天說地。路過一個池塘邊,見有個姑娘正在塘埠頭洗衣裳。朱丹溪無意中看了一眼回過頭的姑娘,不覺大吃一驚,自言自語地說:「救命難呀救命難!」侄兒問:「大伯,你要救誰?」朱丹溪說:「如果你有膽量,就躡手躡腳地走到塘埠頭去,不得讓這姑娘知道,從背後將她攔腰一把抱起,要快,抱得越緊越好,將她抱到路邊就放掉好了。等一會你就知道其中的緣故。」侄兒知道大伯的為人,其中定有講究。於是悄悄來到埠頭,攔腰一抱,從背後將姑娘抱起來了。姑娘禁不住驚叫起來,拚命喊救命。村上人都急匆匆趕來。朱丹溪伸手攔住說:「慢!不關他的事,是我叫他抱的!誰是姑娘的父母?」姑娘的父親上前說:「朱先生,我就是。」朱丹溪說:「老兄弟,剛才我無意中看到這姑娘,發覺她有病積在體內,如不趕快透出,將有生命危險,所以才這樣做。你不妨問問你女兒,近日身體是否不適?是否還有點發燒?」姑娘點點頭。朱丹溪說:「這就是麻疹,已經閉了三天了。如再不透出,可就難治了。我叫我侄兒出其不意,驚嚇她一下。她必定發怒,這樣,今夜麻疹就能透出來了。」姑娘的父親懇求朱丹溪去他家留宿,一來是感恩,二來還要看看今夜能否真的出麻疹。朱丹溪和侄兒當即答應。這天後半夜,姑娘果然發燒,一檢查,麻疹已經全部透出。朱丹溪又開了一張調理藥方。姑娘的父母十分感激,後來將女兒許配給了朱丹溪的侄兒。
有一名婦女,丈夫出外經商,兩年了都沒有回來。她便不吃飯,整天躺在床上面向牆壁,好象得了痴呆症一樣,也沒有其它病狀。她的父親請朱丹溪來醫治。丹溪把過脈之後,對她的父親說:這是因長期思念丈夫而氣結於脾,光用藥是不容易治好的。如果她丈夫回來了,病就好了。否則,必須讓她大怒一場,破其氣結才能治好。於是朱丹溪來到婦人房中,把她從床上拉起來,朝她的臉上「劈啪劈啪」打了幾個耳光,然後破口大罵:「你這個不守婦道的女人,你以為沒人知道你的心事?你不吃不喝,就想別的男人。」婦人受到這種侮辱,果然氣得大聲號哭起來,一直哭了六個小時,讓人給她解釋后,她就要求吃東西了。丹溪對她父親說:「病雖然好了,還得她丈夫回來才能完全了結。」於是告訴她丈夫,要他回來。後來果然就沒有再發過這種病。(案:怒勝思,悲怒則氣消。此例與張子和治情志病沒有區別。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這是利用情志來治療疾病的例子,中醫還有哪些常用的治療方法呢?下次再為各位介紹。
(待續)
本文所用圖片如有版權問題敬請告知,將盡快移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