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一定很好奇,西醫有心電圖、X光、斷層掃描、驗血等多種方式來檢查,中醫到底是怎麼看病的呢?
這裡從比較簡單、實用的方面來敘述。
先介紹經絡,這裡有一個概略的經絡圖(點按連結),對一般沒學過中醫的人比較實用,可以看看自己不舒服在哪個位置,對應在哪條經絡上。
我們身體上每個地方都有經絡經過,在經絡上有很多穴位,可以用來調整經絡的氣血功能。臟腑則是掛在經絡上,調整經絡就可以調整臟腑。我們可以治療腦部的疾病嗎?當然可以,因為很多經絡都有入腦,西醫認為腦掌控了全身,中醫則認為人體藉由進入腦部的經絡來控制腦。因此中醫也可以治療像巴金森氏症、精神分裂症、憂鬱、焦慮、躁鬱等疾患。
中醫的臟腑有對應關係,肝與膽、心與小腸、脾與胃、肺與大腸、腎與膀胱,腑是指中空的器官。這就好像西醫有內外的對應,腎臟科與泌尿外科、肝膽腸胃科與一般外科、心臟內科心臟外科、胸腔內科與胸腔外科等等,透過這些對應關係進行責任分工,有相輔相成的效果。
中醫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診療方式,叫做全息律,透過耳朵、眼睛、手臂內側、面部、舌頭、手掌、腳底這些地方可以觀察到全身的狀況。把脈就是利用類似的方式,不同的是脈象可以反映出及時的變化,比如說剛剛生氣了、吃飯了,這些都會讓脈象有些差異。其他診斷方式需要一段時間讓呈現出的色澤、掌紋等等隨身體情形修改調整,也很有參考價值。
望就是看,看氣色、看經絡上、看病痛處有什麼特別的黑痣、暗沉或紅腫熱痛,看全息律呈現出哪裡有問題。
聞可以分成聽聲音還有鼻子聞到的氣味。聽聽一個人講話語調高低強弱,是否重複或斷斷續續,像西醫裡敘述的譫妄也會有很明顯的說話特色。
問就是問診,詳細的問診可以幫助找出疾病的蛛絲馬跡,釐清病因。而且問診中還可以建立醫病的互動和信賴關係。
切就是把脈,由脈象來瞭解病人的體質,順便探查是否有病人忽略或不自覺的問題。
這幾種方法可以相互印證,讓診斷更正確。正確的診斷可以提高治療效果。
這裡舉例了傷寒論裡的幾條條文,中醫師平常讀的書就是這樣寫的,所以中醫需要知道的資訊跟西醫不太一樣。相信大家看了以後不難理解,為什麼上次提到糖尿病、高血壓這些西醫病名只能當作參考,因為中醫經典古籍裡根本沒有這些名稱。
這裡面所說的症狀就是開藥的依據,中醫師的腦袋裡有很多很多類似的東西,所以把症狀詳細描述給醫師聽是很重要的。
人不會照書本生病,往往還有很多其他症狀會造成誤判。這些症狀有最重要的、有次要的,有因、有果。所以對一個中醫師來說,很快的抓住重點,判斷出該用什麼方劑,就是需要鍛鍊的功力了。
明代醫家張景岳先生的<<景岳全書>>有「十問歌」:
脈象很複雜,古人把它畫出來,但對一般人而言還是很難感受出古人所畫的樣子,這就是所謂的「心中了了,指下難明」。只有多把脈、多感受,才能抓到要領。
(待續)
本文所用圖片如有版權問題敬請告知,將盡快移除。